上期我们主要分享了王永华教授就关于AAA之行的相关内容和感想,这一期我们主要是学习凃磊博士给我们带来的国际新听力学相关科研和技术。
一、蓝牙无线助听器的普及。 众所周知,先实现助听器与iphone手机蓝牙直连的两个品牌的MFi(Made for iphone)助听器,他们在过去几年里帮助很多听损人士解决了佩戴助听器时接听电话与欣赏多媒体娱乐上的困难。而在今年的AAA上,有另外两大品牌也同时推出了自己的蓝牙无线助听器,尤其是其中一家厂商所推出的MFA (Made for all)已经可以实现同时对IOS与Android两大手机操作系统的兼容。这充分说明,听损人士的娱乐和沟通需求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助听器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将是朝着智能与便捷的,这也让我们对可充电式助听器乃至无线充电助听器充满了遐想。 二、无耳样3D扫描仪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在助听器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不仅使助听器外壳及耳膜制作的效率和速度更快,同样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可反复性。但是取耳样这一步骤始终还是拉长了生产周期、提升了物流成本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对无耳样3D扫描仪的需求。在展会上某家企业就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已实现的产品,该产品的工作原理是一开始将一张半透膜置入耳道,然后像吹气球一样将其膨胀使之充满整个耳道,然后从半透膜的内部通过光学镜头扫描成像出耳道的3D文件。整个过程不超过2分钟,并且被取耳样者不会感受到任何不适,更不会有耳样膏断在耳道里的危险。将来的听力中心工作模式就会变成一旦扫描结束,所生成的3D文件就被发到打印机所在地以供编辑及生产从而跳过邮寄耳样的步骤。 三、骨导真耳测试仪器 一直以来,对于骨导助听器验配都只有主观验证而没有客观验证,那么对于行为反应能力较弱而很难配合声场评估的小孩来说,如果能够客观评价骨导助听器的验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另外,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听力师通常不会让孩子佩戴助听器暴露在90dB的输入声场中进行功率控制功能的验配,这样的验配实际上对保证孩子的舒适度和保护孩子的残余听力来说是不正确的。针对这一问题,Audioscan通过在原有的真耳分析仪上添加一个骨导颅骨模拟器在对骨导助听器在颅骨上的佩戴进行了模拟并且能够在测试箱里对验配后的骨导助听器按照不同的验配公式进行客观验证。 这不但使骨导助听器的验配更加准确,也能很好的控制其功率以大程度保留参与听力。 最后,凃磊博士提到,每次参与这样的展会都会感慨只有科技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并且如何提升生活质量永远都是专家学者与工程师们的努力方向。